老马说: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治理与智慧招商

第一创客    老马说: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治理与智慧招商

分享:马宁(第一创客CEO、江苏省创业导师)

来源:4月10日,由江苏省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盐城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第一创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治理与智慧招商讲座。

活动现场,马总围绕“什么是城市数字化治理?城市数字化治理应该治理什么、怎么治理、为谁治理?”等问题剖析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内涵、手段、模式和理念。

以下enjoy:

数字化治理的时代背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这句话非常重要,而且是在两会的所有的报道里边引用程度最高的。为什么单独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两件事单独的拆开来说,因为这是两件事儿,好比一座山,我从两边打隧道,一边是互联网产业,它要往实体经济发展,比如现在美团、滴滴。另外一边就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如生产制造业往数字化在走。但是将来最终有一天我们这个隧道会打通。当隧道打通的时候,这两件事就变成一件事了,但是在打通之前这是两件事。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未来十年我们所有的数字产业的工作都离不开这一个范畴。
 
智慧城市与数字化治理的背景。其实今天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话。为什么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们要做智慧城市,要做数字化治理,要做数字化转型。生产制造型的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原因非常简单,对于这些企业主来说,现在最大的一个难题是招不着人。一个人工7000块钱一个月,而一台机器人才9万块钱,并且一台机器人可以替代掉不止一个工人,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回本。此外,人是会累的,需要休息,但是机器人一天可以工作20个小时。而且现在其实在工厂里面几乎看不到年轻人,都是30岁以上或者年纪更大的一些工人,随着这些工人慢慢老去,中国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用人荒会持续。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会持续整个生命周期,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那它背后是什么?很简单,我们叫做城镇化率。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式几乎和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并行的。1953年的时候,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2.84%,去年年末刚刚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每年仍有上千万的人口净增,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有可能会突破80%,当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城市的时候,城市怎么办啊?有好处,大量的人口聚集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但是同时也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对于类似于突发性的公共安全事件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几乎是毫无抵御能力。

 
去年新冠深圳、广州、杭州以及上海这几个大城市的疫情防控就做得非常好,因为这些城市的数字化治理做得很好。杭州在几天时间就率先推出了健康码,追踪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以及定位。
 
同理,当大量的人口离开农村的时候,农村同样会面临一个问题,叫做农村怎么办?所以随着人口的流动,不仅仅城市会发生变化,农村也会发生变化。城镇化进入规模和效率并重的新阶段,未来15—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仍将保持较高速度,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在1600万左右,这将对城市各类资源的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进入城镇化后半程,城镇化发展要规模和效率并重,做到水平和质量双提升。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如何去应对,其实是考验所有城市管理者的一个最大的话题。

 

新技术为城市发展打开新空间。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乃至全球的技术发展是呈现一个爆炸式的增长。当人口大量聚集的时候,科技创新是必然的一个需求,同时也会必然爆发。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的话,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除了需要建设现实世界之外,还需要建设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数字世界。我们管这个技术叫做数字孪生,理论上来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建设一个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数字世界,直到那一刻,我们才能够把这称为数字孪生,最终我们希望的是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甚至我们可以在数字世界里边去模拟、去分析、去预测现实世界的未来,比方说通过所有交通信息的数据去判断哪个区域未来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这一点的话其实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了,这是数字孪生的技术。

 

数字技术逐渐成为城市新的生命线。比如在农业时代是用河流来连接城市的,工业时代通过铁路来连接,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连接,而智能时代我们就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来整个重构我们的城市空间。我们现在就处于信息时代,即将往智能时代跨越的那个交叉点。2020年是一个交叉点,一个旧的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所以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起点上。
 
红杉资本跟很多的创业者聊的时候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叫是why now?为什么你现在要做这个创业项目?其实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有它的时机,正确的事情如果时机不对的话,它也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接下来,聊一聊为什么是现在我们要做智慧城市、做数字化治理。

 

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过去的20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现在从上海虹桥乘坐高铁2个小时20分钟就到了。当然除了高铁之外,特高压输电技术、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盐城其实有一个非常好数字化的基础,有地基了,接下来就看我们要盖什么样房子。
 
云计算提供了无限算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化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算力和数据存储能力,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要你有足够多的钱,我们就可以给你提供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算力。
 
5G、物联网初步成型。5G、物联网和传感器的技术发展,为数据收集提供了基础,今天报告厅里就有非常多的传感器,他们可以实时的连接到一个数据中心,物联网设备就是遍布每个人皮肤上的每一个触觉点,5G就是神经,它可以快速把这些信号传输回数据的大脑,然后做一些处理。
 
AI提供智能化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辅助决策、专家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智能化基础,它会给城市治理提供辅助决策。
 

数字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几个中国比较成功智慧城市和数据化治理的案例,看一下城市数字化治理应该治理什么?怎么治理?为谁治理?

 
案例一:粤省事
 

 

 粤省事是数字广东开发的。2017年1月,腾讯推出微信小程序,同年7月,和三大运营商成立数字广东,次年12月,就推出了粤省事,它是政府一把手工程和腾讯一号工程。那么粤省事是如何通过腾讯的“云+端”的体系,关注端的力量,如何触达用户?
 
首先,粤省事选择信小程序作为触达用户的方式,没有独立的客户端。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股东是腾讯,微信小程序相比App至少有两个好处,解决了手机适配和入口的问题。
 
此外,粤省事功能首先选择了“交通违章罚款”作为切入点选择“刚需+急需”作为主打功能点,这也是粤省事里面用得最多的一个功能。所以说在推广一个平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寻找用户的刚需和急需。当我同时满足刚需加急需的时候,这个用户必定是我的。所以粤省事选择微信小程序是刚需加急需的场景下是唯一的选择。当然现在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叫做支付宝小程序,它的逻辑和道理和微信小程序是一模一样。
 
其实所有智慧城市的建设真正最难的点是后台数据的获取,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数据孤岛。因为之前所有的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系统之间是没有相互打通的,以后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打破信息孤岛。但是到目前为止,打破信息孤岛没有好的办法。当年数字广东这个项目是省长马兴瑞亲自主抓,大概将近半年的时间才把问题解决。所以说我们现在经常说,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得这个城市的管理者一把手亲自抓才有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项目进行到一半退去的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点,我们千万别忽略了人的因素,数字广东现任CEO叫王景田,是腾讯的副总裁,曾在IBM任职,我们现在所说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其实都是当时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的一部分,所以说我们所有的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个灵魂人,具体实施的领头人非常重要。
 
案例二:杭州城市大脑和数字驾驶舱
 
 
请大家关注刚刚视频里面的几句话:第一句是政府派出最懂业务的人,科研机构和企业派出最懂技术的人。这是非常关键的一句话,意味着新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中政府是参与者,既不是管理者也不是决策者。因为只有政府才能够站在城市的这个角度提出需求,然后技术人员去完成。第二句是现在城市大脑首先建设的是一个能够了解这个社会方方面面信息的这样一个触觉网络。其实大家想靠城市大脑去完成触觉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一定要记得一件事,我想要做大数据的前提是得有数据。那么我的数据从哪来?我的数据必须通过各个方面的传感网络才能够传输回来,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研发项目的方式来跟企业做数据交换。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样城市适合用阿里的城市大脑。阿里的王博士他选择的路是最难的一条路:从城市交通入手,整合城市的各方面数据资源。他首先做得是把社会各方面的数据全都收集起来。首先收集城市的摄像头的数据,然后充分利用阿里云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可以算清杭州主城区车辆的实时“在途量”、延误指数,不仅能“指挥”信号灯优化时间配置“治堵”,还能精准“放量”。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涵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建成数字驾驶舱158个,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虽然杭州的城市大脑并没有解决阿里园区门口的拥堵的问题,但是它很多成效已经慢慢凸显出来了。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疫情防控期间,他们率先推出“健康码”,为流行病调查提供新的工具,它背后有大量的数据集成,也只有当一个城市的绝大部分的数据都是在一个地方集中管理、维护的时候,才有可能在几天的时间内快速推出二维码。所以说阿里强的是云端的能力,一旦把它渗透到端,集中于一点发力的时候,就会非常快。还有一个应用就是城市驾驶舱。阿里在钉钉上做了一个省长驾驶舱,各级的管理者都可以通过手机端知道所在辖区今天的数据变化情况,这个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说健康码城市驾驶舱的推出,一定建立在这个城市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基本上已经完成的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
 
案例三:长沙自动驾驶试验区
 

 

 视频里放的是长沙建成的全国首个无驾驶人自动驾驶测试场地。其实长沙的汽车产业环境甚至都不如盐城,长沙没有整车厂、产业链不完整,但是长沙能够建成自动驾驶试验区就体现了他们的政策招商,他们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份地方法规,自动驾驶的地方性法规——《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 ( 试行 ) V2.0》,当然同期出台这个所谓管理办法的城市很多,但是受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成功,直到今天在这些城市我们根本看不到任何一台自动驾驶的汽车在开放道路上在跑,但是长沙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就把这个事给做了,视频里马路上绿色线路就是给自动驾驶的汽车进行做测试的。
 
在2018 年 12 月获全国唯一的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牌照后,长沙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湘江集团与百度阿波罗建立合资公司,Robotaxi率先向市民开放,因为阿波罗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只要找一辆车直接装上就行。第二件事是和李泽湘院士合作成立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打造5G智能客车,李泽湘院士本身就是研究自动驾驶。今年3月24日,科技部正式批复长沙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引入百度阿波罗和5G智能汽车这两件事如果算商业回报或计算经济利益回报,绝对是100%的亏本的买卖,因为他们要花很多的钱。那湘江集团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儿?这个背后逻辑就是:高精度地图。我们导航上用的都是普通地图,而自动驾驶汽车在一个城市行驶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拥有高精度地图。一个自动驾驶企业收集完成一个城市的高精度地图需要花费几千万元和两年的时间的成本,而如果他们去长沙开展业务,湘江集团就可以直接提供高精度地图,直接省去金钱和时间成本,根本不需要税收优惠的政策。湘江集团可以仅凭着湘江新区的部分区域的高精度地图就已经能够吸引到全国最顶尖自动驾驶企业争抢着落地长沙,这就叫数据招商,是新一代的招商,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做招商。
 
案例四:智慧文旅,一部手机游云南
 

 

一部手机游云南是由云南省政府发起,腾讯公司牵头参与建设的智慧文旅项目,那为什么腾讯在广东选择做粤省事民生项目,而在云南选择做一部手机游云南文旅项目?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云南很多的基础数据都没有,更不用谈数据孤岛的问题了。而旅游却是云南的刚需,云南是旅游大省,所以云南省政府层面上力推了一部手机游云南这个项目。

 

 
数字旅游生态,实现共赢。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把云南90多个4A级以上的景区全部实现了智能化,包括5大体系和2大平台,实现了数字化治理和智慧大脑。像刚刚视频里演示的几个功能背后就是一套完整的数据分析体系。对于很多智慧化或者说数据化建设不完整的城市来说,当没有办法实现全局或者全域智能化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把做垂直的智能化,一部手机游云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非常好的“小而美”案例。

 

以新文创深挖文化内涵,重塑旅游形象。腾讯还充分利用了它在文创领域的优势,策划了如智慧旅游节、数字旅游博物馆和电竞村等项目,吸引一些95后、00后的年轻人,用智慧旅游+文旅,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云南样板”。然后,说句题外话,如何吸引年轻人其实是很多传统旅游大省都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也要根据现在95后、00后的旅游和消费观的变化随时调整策略。
 
案例五:互联网医院和医疗大数据平台

 

这个视频里讲的是杭州微医,也是被腾讯投资,上周的时候刚刚递交了港股的上市招股说明书。其实杭州现在除了阿里体系之外,医疗健康、互联网医院的体系已经开始慢慢成长起来了,已经出现了几家上市公司或者准上市公司了,这就叫做乘法效应。其实现在互联网医院的政策已经逐渐清晰和明确起来了,有几个大条件。

 
依托于现有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和医疗大数据。也就是所说以现有医院为主。那怎么做呢?初诊在医院,复诊和慢病管理在互联网医院,医药配送由第三方医药配送体系完成。但这有个大的前提条件就是是需要医院开放自己的医疗数据给到第三方的配送平台。
 
将医院的数据与社保等社会民生数据联通。现在其实在很多的城市已经开始在做这件事儿了,微医做的最成功的是山东,因为山东的社保体系、卫健委的体系已经整个打通了。
 
除了我们现在所讲的互联网医院这个体系,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影像诊断、实现分级诊疗和远程专家会诊。这个现在开始逐步成型了,阿里的达摩院和浙大第一医院就有相关的合作,这对于我国医疗的整体水平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但是一定注意AI能够提供的是诊断建议,但这个建议是不是被采纳,最终是由人类的医生来决定的,所以AI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能够让人类有更好的这样一个决策的能力。

数字化治理的架构

 
我们接下来聊一聊数字化治理的底层逻辑,其实现在的数字化治理存在几个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三重”和“三轻”

 

重主控、轻生态,偏重系统的中央管控而忽略城市服务需求多元化生态;重技术、轻应用,偏重先进技术的采用而忽略技术应用的效率和体验;重建设、轻运营,偏重投资建设的高大上而忽略建后持续运营的有效方法。那我们怎么办呢?

解决重主控、轻生态的问题,需要创造一个多元化生态体系。比如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假设盐城现在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公交,需要一个显示车辆到站时间的App,找大企业做那就太大材小用了,但是如果你找一个小团队或者举办一个比赛,让小企业和团队去利用这些数据去开发App,他们会很乐意,这个就是生态系统。

 
解决重技术、轻应用的问题,需要敏捷化的通用支持。我们要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就是场景问题,我们需要建设几个场景,然后为这些场景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持。
 
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需要建立集约化的基础设施。也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存储中心,把所有的数据全都归集、存储在一起,可以大量的节省后期运营的成本。
 

再来说说城市数字化治理系统,也就是智慧城市这个项目。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分成三层:前中后台。

 

后台也就是基础设施,我们叫云边端。云首先给数据提供一个统一的存储空间,其次,可以让中台有一个通过统一数据接口访问到所有的数据。端用来收集数据,像摄像头、传感器甚至我们的每部手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数据收集的平台。网络是通过5G或者已建成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我建议政府应该自建数据中心并且自己运营数据中心。当然在这个数据中心的基础之上做什么呢?做云服务。好处是后台数据可以共享而且能够兼容已有异构数据。

 
中台其实就是中间件,包括应用中台、城市数据中台和AI中台。应用中台包括应用开发、测试、运营、维护等的模板、工具及支持等一系列工作,像钉钉、问卷星这样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他们是生产力提升的工具。城市数据中台指的就是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理想状态下跟这个城市相关的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来获取。AI中台就是AI 辅助决策,比如前几天盐城的重大交通事故,如果有AI辅助中台的话,当高速公路上的摄像头监测到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它除了通知交警之外,还可以通知周围的医院和救护车,用AI来替代人工决策,至少可以节省10-15分钟的时间,这就是我们现在做智慧城市或者数字化治理的价值。我建议中台建设不要统一的交给一家公司来做,中台根据业务场景分成各种各样模块,通过项目合作、政府采购服务等一系列方式,请大企业来来构建复杂的业务逻辑。请大家千万一定记得一件事,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100%成功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台的业务逻辑独立,但是数据一定要共享。
 
前台就是生态前台,是与人接触最多的,也是大家感受最深的一块。包括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这几个方面。建设前台,我的建议是通过App和小程序来触达用户以及引进中小企业开发前台应用,因为中小企业的开发量低,而且它更贴近于用户的需求。

 

数字化治理的流程可以概括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与自动驾驶的流程是一样的。感知就是收集和获取数据,以5G、物联网技术建立数据感知和传输系统并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标准。决策必须以大数据辅助人工决策,并且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AI辅助决策。执行就是使每个用户都能够方便地获得服务,AI对于即将发生的风险可以提供预警,我们可以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在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等场景的应用也越发成熟,大致分为四类: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生态宜居。而这些场景化数据治理从特定的业务场景需求出发,在对数据按域划分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域迭代地展开治理,以快速满足特定业务场景的数据需求。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数据从哪里来?

 
我把数据的获取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人无我无,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阶段叫做人有我无,我们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合作项目、共建来获取数据;第三个阶段叫做我有人无,就像我刚刚讲的两个案例,从限制性数据开始或者通过数据招商;第四个阶段叫做我有人有,那么就要通过合作项目,如滴滴数据与公共交通数据叠加,优化城市路网;最后一个阶段叫做共有共治,这时候就是政府为主、企业参与、开放平台。
 

个人的几点建议

 
前面讲到了城市数字化治理应该治理什么、怎么治理、为谁治理以及数据化治理过程存在的几点问题,现在我也就盐城的数据化治理提几点建议吧。

 

在组织架构上,首先要建立技术专家委员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他们可以是由政府代表、厂商代表、技术专家和大学教授共同组成,但凡是新建智慧城市项目,应交由技术委员会进行论证,由专家给出意见;其次要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全职担任首席技术官或首席架构师的工作,他们有丰富的互联网或智慧城市开发经验、承担过复杂项目的架构工作,例如前几个案例里面提到的王坚、王景田、李泽湘等人;最后要组建自有技术团队,负责数据中心的维护和智慧城市项目的架构与评审,作为甲方代表,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起到咨询和监督的作用。

 

政府应当集中式数据存储和开放式接口。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都是单独建设,不利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容易形成“数据孤岛”。第一,建设自有数据中心和私有云/混合云平台进行集中式数据存储,不仅之后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可以租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或者云服务,还能够实现异构数据的集中存储、统一的物理存储和数据备份,而之前建设的项目可以通过容器云的方式,陆续迁移至集中式的数据中心;第二,建立统一的数据层访问接口,允许调用所有智慧城市项目中的数据,所有的智慧城市项目,需要支持统一的数据开放接口。

 

筛选十个场景政府要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10个场景中先进行筛选,我的建议是刚需加急需,先选择一些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场景然后再去选择相应的供应商搭建中台,然后再搭建上台,相信只要有一两个成功,那对盐城的民生都是有极大地改善。

 

引入创新生态的体系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创新的机会,通过提供公共数据的开放平台,为企业创新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源,比如说举办一些公共数据应用大赛,像今年深圳和厦门就率先打造“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和“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

 

 数据化治理的另一面!数据化治理的大前提是数据的运用,但是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几个点。第一个是安全性,个人隐私数据泄露、大数据杀熟以及收集非必须数据;第二个是隐私保护,人脸数据被滥用,隐私数据不应该被用于商业场景,而且数据确权问题尚未解决,其实盐城可以依靠出一些法规,在一些“小而美”场景里做尝试;第三点是打破“数据孤岛”尚需时日;第四点不能为了智慧而智慧;第五点是公共设施被破坏的有效性,当公共服务数据采取集中存储和处理的情况下,遇到地震、海啸等破坏性灾难时,如何保证公共服务的有效性?第六点是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在面对疫情爆发、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状况时,是否能够有效应对?

 

最后对盐城的数据化治理做一个简单的展望吧。第一个是希望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数据化治理也是一样,人怎么来用才是我们应该最关注的问题;第二个是希望能够数字孪生与现实融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成熟的数字世界的话,我们是没有办法去预测现实世界的;第三个是希望做到服务触手可及;第四个是希望大家做到场景即服务。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盐城其实是走在比较前面的,也非常盼望将来有一天我们的盐城能够做出一个漂亮的“小而美”智慧城市管理的样板。
2021年4月10日 22:00
浏览量:0
收藏